紫外光固化修复工艺具有修复周期短、城市交通影响小、修复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近些年受到市场的广泛推崇。不容忽视的是,紫外光固化修复工艺在中国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迅猛势头的同时,一些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常见的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现场测量管径不准确
比实际的偏大,订货管径比真实的大:导致材料过多,打压后形成堆积以及褶皱。
比实际的偏小,订货管径比实际的小:导致打压后材料不能贴合到母管,形成空隙,而且加压的时候因为没有母管的包裹,材料很有可能爆裂。
比实际的长, 造成材料的浪费
比实际的短, 材料不够长,一端甚至两个端头都在母管内部。导致无法安装扎头,无法进行固化。
不使用底膜或使用劣质底膜
直接把材料在母管里拉入,外膜一定会被母管的表面刮破。从而导致水从裂口处进入材料层,形成乳状白斑,材料分层,脱落。材料的外膜、防水层以及玻纤层都很大可能被突起物刮破,造成材料沿管道方向的断裂。
使用劣质底膜。材料在拉入的时候,底膜断裂。从而断裂以后的底膜形成堆积,堵塞管道。材料没有底膜的保护,造成上面提及的后果。
水是光固化的天敌,母管中的水一旦进入材料层,就会冲走树脂, 造成树脂流失,阻碍UV光和树脂的反应。极大的影响固化效果。局部甚至整体形成大面积的乳状白斑,材料分层,脱落等。
扎头盖板上或者灯架轮子上存在没有清理干净的树脂块。
在扎头盖板处或者轮子行进的线路上,材料的内膜会被残留的树脂刮破(因为残留的树脂质地是非常坚硬)。内膜一旦被刮破,空气进入材料层,则会吹散树脂,只剩下纯玻纤层,会导致材料无法固化,形成大面积的毛玻璃状的白斑,进而导致分层或脱落。
这样做的后果是牵引绳会被未充起的材料夹住,强行拖拽则把牵引绳拉断。
送入灯架时需要材料完全撑开。如果在未完全撑开的状态下强行拉入灯架,则灯脚在受力的情况下会拉破内膜。进而出现前面分析过的内膜破损的后果。
保压时间达不到要求的时长, 材料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膨胀和打开,后果是会形成褶皱,管径达不到设计要求,形状不是标准的圆形。
端头的材料没有扎头布的包裹,在加压的过程中材料受到压力,会导致材料爆裂,炸开。
开关灯的时间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则会造成固化效果欠佳,局部不固化或者过热的情况。
过快:则照射时长不够,辐射不够,温度上不去,固化不完全。如果过慢:辐射过度,温度过高,当温度超过130度时,内膜会开始融化,导致空气进入材料层,吹散树脂,会形成大面积的毛玻璃状的白斑,进而导致分层或脱落。
固化后如果没有继续通风冷却的过程,直接打开盖板,冷空气进入刚刚固化好的材料中,很大可能会使得固化的材料骤然受冷,快速收缩而形成裂缝或者断裂。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保质期为3个月, 一旦超过3个月的质保期,高分子树脂的化学特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现场施工出现各种不可预计的后果。
材料从木箱中打开以后,从在地上做头子、送入井中、到拉入管道的全过程都需要保护。比如在地上铺设保护膜,井口一圈用保护膜覆盖、管道底部全程铺设能够包裹材料1/3周长的底膜。任何地方没有做好保护措施,都会拉破材料的外膜、防水层甚至玻纤层,从而造成材料的破裂、分层、树脂流失、材料断裂等情况。特别是在大管径材料的使用中更为明显,因为每单位长度的材料更重,受力也会更大。